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赵竹青)7月5日,记者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万书波团队研发的“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10项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据了解,这项技术是在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该种植模式能够发挥高秆作物边际效应和单株生产潜力,效益较高,既保证了作物高产,又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对实现稳粮增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万书波告诉记者,粮油安全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但目前在生产上面临三个问题。首先,我国是油料消费和进口大国,每年进口油料在1亿吨左右,所以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油料作物的供给?其次,我国长期形成的区域耕作制度,带来了结构单一、土壤板结、连作障碍、减产严重等问题,该如何解决?另外,间作套种是我国一项传统的耕作制度,但是传统的玉米花生间套作已不适应当前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与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该如何创新?
针对这些问题,从2010年起,万书波带领花生栽培团队研究并推广了一种生产新技术——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经过多年研究和反复试验,团队最后确定了玉米和花生比例为3:4的种植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种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高,发挥出了高秆作物边际效应和单株生产潜力。”万书波说,花生等豆科作物可以生物固氮,从而能实现高秆作物和豆科作物之间养分互补,生态位互补,使得种地养地相结合。这样既保证了作物高产,又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对实现稳粮增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此为基础,万书波团队面向全国逐步建立起以花生为主线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与当地科研人员协同开展创新。目前,在黄淮地区主要推广3:4(3行玉米、4行花生)种植模式;在东北地区逐步建立起8:8(8行玉米、8行花生)宽带种植模式,防风固沙效果明显;在西北地区重点示范推广棉花和花生带状种植,探索形成了4:4(4行棉花、4行花生)和4:6(4行棉花、6行花生)的模式;在西南地区则建立了花生和木薯(2行花生、1行木薯),花生和甘蔗(4行花生、1行甘蔗)的带状种植模式。
自2017年至今,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连续多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采用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每亩可以收获普通玉米籽粒500公斤以上、花生荚果150公斤左右或鲜食玉米3000穗左右、鲜食花生300公斤以上。此外,花生、玉米采收之后,每亩可产出2.5吨左右的玉米秸秆和花生秧。
产生的这些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怎样处理?如何提高它们的综合利用率?针对这些问题,万书波团队再接再厉,在花生玉米带状种植模式下,着手研究花生玉米同期成熟品种匹配技术,研发玉米茎穗一体化收获机、花生秧无膜收割机和玉米秸秆花生秧田间打捆裹包青贮一体机。他们利用花生秧和玉米秸秆营养成分互补的特性,开展了饲料原料利用的生物制剂系统研究,研发了“菌酶协同”处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裹包青贮技术,以及以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饲料为主的日粮配方优化技术。最终,综合形成了“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
所谓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和花生秧,进行裹包混贮打捆,最后做成高值化的饲料。具体说来,这项技术则细分为三项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技术: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品种匹配技术、玉米秸秆和花生秧同期收获技术、玉米秸秆花生秧混合裹包青贮技术。
万书波团队先后在山东菏泽、聊城、滨州、东营建立了试验示范区。“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花生秧和玉米秸秆混贮饲草饲喂肉牛,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相比,肉牛每增重1公斤,成本降低0.5元左右。除了收获500多公斤玉米籽粒、150公斤花生荚果,种植户这1亩地还能产出2.5吨左右的饲草,大约可以增收1500元。”万书波说。
“我们前期对混贮效果也做了评价,花生秧占比在20%至40%范围内,均能调配出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优良的饲草。在玉米花生带状复合模式下,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进行混贮,花生秧占比一般在25%至33%,可达到优质饲草标准。而在饲喂肉牛时,混贮饲草中花生秧占比达到30%左右时,饲料的报酬最高。”万书波表示。据测算,一般2至3亩的花生秧和玉米秸秆混贮的饲草可以养1头牛,1亩可以养3至5只羊,这项新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粮食消耗和牛羊的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又推动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