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自驾通勤的市民有这样的感受
(资料图片)
↓
在部分车流量大
相隔距离较短的路口
机动车滞留路口“拖尾巴”交通违法行为频发
导致本来能正常通行的车辆被迫等待
对于“拖尾巴”现象,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已整治多年。从早期加大现场执法管理力度,到近年开始采用电子警察抓拍取证,部分此类违法多发路口已有所改观,大多数驾驶员对执法表示认可。来自交警总队的数据显示,今年已查处这一违法3400余起,其中利用电子警察等非现场执法手段查处的占大头。
“这种不能光靠电子警察抓拍、处罚,及时疏通堵塞路口也很重要。”一些市民认为,对于这类“因乱致堵”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应“罚管并举”,加强现场管理和疏导,及时消除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拖尾巴”易致交通“死结”
俗称为“拖尾巴”的违法滞留路口行为,是指机动车在前方路口发生交通阻塞时,虽然遇交通信号绿灯,但未依法停在路口以外等候,而是强行进入路口。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一些车流量大、相隔距离短的路口,“拖尾巴”现象尤其突出。近日一个晚高峰,常德路愚园路路口,常德路南北向绿灯,但双向道路都已拥堵,后方车辆仍紧盯着绿灯往前凑,挤占了整个路口;一会儿,愚园路东西向变绿灯,但因路口被占,东西向想要直行或右转的车辆“寸步难行”,原本就拥挤的愚园路上,车龙排到了胶州路口。再往西走,华山路愚园路口也出现“拖尾巴”。
类似现象在上海许多路口都存在,严重影响了区域交通的安全和秩序。“‘拖尾巴’不但不能减少自己等候的时间,更影响到相对的横向交通,致使各方车辆被困路口,凝滞成交通死结。”一名资深交警告诉记者,交通拥堵存在涟漪效应,在本来就繁忙的路口“拖尾巴”十几秒,会造成周边连续路口接连拥堵几分钟,而梳理秩序、消除排堵影响则要几十分钟。
记者走访了解,仍有个别司机认为“拖尾巴”只是交通陋习,实际上这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机动车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进入路口。
来源 | 上观新闻(作者 邬林桦)
编辑 |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