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

河南洛阳:奏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3、2、1……”4月1日晚,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前,随着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启动仪式倒计时开始,千名身着汉服的年轻观众,以“叉手礼”邀约八方宾朋。

花开洛阳,青春登场。让洛阳频频“出圈”的,不仅仅是千姿牡丹的国色天香,还有一场场沉浸式文旅新体验,书写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洛阳篇章。

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碰撞,青春与活力的迸发,文明与温暖的相伴……奋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洛阳,奏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青春之歌

走进洛龙区长夏门驿站内的“长夏·书咖”,时尚的气息扑面而来。书咖的店长和设计者是一名有咖啡师、吉他手、创业者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房吉林。

“我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之前在洛阳理工学院学设计。没想到来洛阳后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大学毕业后干脆就留在了洛阳。”房吉林把洛阳作为创业的首选地,他的书咖,融入了玻璃幕墙、露天长廊等年轻元素,引入咖啡、文创等潮流产业,同时和周边便利店、运动场地等服务设施形成联动,为青年人提供休闲消费“一站式”舒心体验。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洛阳市委提出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聚焦青年的特点、需求和体验,出台27项措施,实施产业平台聚才、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安居保障、社交消费赋能、城市活力提升5大工程,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着迷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了解古都洛阳;因为了解洛阳,我选择嫁到洛阳……”“90后”上海姑娘刘若枫选择到洛阳创业,专注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表演等艺术创新融合与推广。“洛阳对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在洛阳、扎根洛阳的信心。”她说。

洛阳从青年公寓、保障性住房中拿出部分房源,打造青年驿站,为来洛择业应届毕业生提供15天以内免费住宿,并发放一次性面试(路费)补贴。截至目前,洛阳建设运营青年驿站已达21处,设置床位1509张。

“清洛研究院作为首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先后从全国各地吸引了300余名青年人才会聚洛阳,大家平均年龄只有33岁。选择来到洛阳,除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还源自洛阳对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支持。”清研(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人资中心主任张若冰表示。

活力之源

室内配有台球馆、射箭馆、形体馆,室外配有街头篮球公园、咖啡店……在涧西区珠江路街道春光社区健身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社区健身中心不仅项目类型多,而且费用不高,值得点赞。”居民李先生说起家门口的健身中心,“好评模式”瞬间开启。

高水平建设社区体育公园,是洛阳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提升洛阳城市品质、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的重要载体。

为解决群众“健身难、健身贵”这一难题,洛阳市盘活城市公共绿地、社区闲置场所等公共资源,采用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市场主体参与的运营模式,以“一天健身1元钱”的公益理念,打造全民健身“片区、社区、小区”三级服务体系。

按照规划,全市将建设200个社区体育公园,覆盖主城区近97%的社区,推动实现全域覆盖、服务共享。

同时,通过“健身圈”打造城市区“青年休闲环”,举办社区运动会、飞盘大战、全民健身打卡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进一步丰富青年人文体生活。

“体育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洛阳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洛阳已建成社区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91个。下一步,洛阳市将持续深化社区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并在城市游园中植入深受群众欢迎的运动健身功能,带动城市品质跨越式提升。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全国第一批12个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名单,洛阳位列其中。

温暖之城

“小区环境更舒适、活动空间更大,生活也更方便了。”说这话的,是西工区唐宫路街道洛玻社区居民翼铁山,“社区邻里中心配有社区食堂,可提供一日三餐。这里有1块钱的豆浆、1块钱的茶叶蛋、6块钱的鲅鱼水饺等,相当实惠。”

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洛玻社区对唐四街坊内的闲置仓库、水房进行改造,打造了具有便民、文体、康养等功能的社区邻里中心,将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洛阳市政府负责人表示,洛阳以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补上社区服务短板,完善提升15分钟“阅读圈”“休闲圈”“健身圈”,让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服务。

洛阳市提出,今年全市将高标准建成社区邻里中心50个,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进“片区—社区—小区”三级邻里中心体系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聚焦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洛阳按照“位置相邻、邻里相望、文化相连、生活相关”原则,加快实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在实施道路整修、三线入地、加装电梯等硬件改造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专业物业管理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等软件提升,实现老旧小区共改、共管、共享新格局。

洛阳市还从微小处入手,每年实施一批“微改造”工程,加快停车充电设施、慢行道路、公厕建设,优化布局口袋公园、文化长廊、小广场,大力改造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断头路。

以人民为中心,紧盯小切口,实施“微改造”,洛阳正变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温馨,“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新画卷正在河洛大地上徐徐展开。

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