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环球视点!援外日记|“她请我给孩子取一个中国名字”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资料图片)

刘振球在查房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晴

我叫刘振球,是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的儿科医生,今天是我在巴新莫港总医院工作的第806天。

这段时间,我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开展的新技术——新生儿呼吸机辅助通气项目最近成功救治了一例严重呼吸衰竭的患儿。

这名患儿是当地人乔瑟菲.伊奈皮的孩子。当时,因为胎儿宫内窘迫要紧急做剖宫产手术,而且羊水重度污染。孩子出生在凌晨1点15分,随后在手术室持续复苏抢救了1个多小时后,被送入新生儿科进一步住院治疗。

患儿入院后呈现嗜睡的状态,面色苍白,肌张力低下,而且气促、呻吟、发绀明显,存在明显呼吸困难。我们诊断他有重度出生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败血症,并且给予了吸氧、抗感染等治疗。

住院前2天,头罩及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90%左右,但是后来,病情越来越重。患儿住院第3天,我早查房时发现患儿病情极其危重,有潜在死亡风险,决定立即启动呼吸机治疗。

刘振球在查房

这是一台特殊的呼吸机。主机是从当地医院库房找到的,主要用于急救车危重症转运,但一直没有找到配套的新生儿呼吸管路和湿化器。于是,我向我在国内工作的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求助,通过海运寄来了合适的呼吸管路和湿化器。经过调试,终于组装了第一台可以正常运行的新生儿呼吸机。

在科主任瓦莉及巴纳巴斯教授的支持下,新生儿科迅速成立了专门治疗小组,我任组长。随后气管插管、连接氧源、皮囊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管路、选择呼吸机模式、设定初步参数、镇静……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随着呼吸机开始正常运转,患儿的面色很快由紫绀转为粉红,血氧饱和度由60%上升到90%,其他重要生命体征也重回正常范围内。看到如此神奇的改变,满头汗水的同事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为患儿加油,也为自己喝彩。

患儿呼吸一天天好转,自主呼吸功能逐渐恢复,一周后成功脱离呼吸机开始自主呼吸。科室同事感到由衷地高兴和自豪,患儿以后遇到类似疾病终于有救了!

乔瑟菲.伊奈皮看到孩子脱离呼吸机那一刻激动得泪流满面,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谢谢我,也谢谢中国医疗队。事后她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恳请我给孩子取一个中国名字。

刘振球为当地医生讲解呼吸机的实际应用

“作为一个母亲,我被恐惧和不确定所淹没,但你的从容和专业给了我希望和安慰。我非常感谢您在那些关键时刻对我孩子的奉献和照顾。我还要感谢中国医疗队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提供了如此重要的帮助。你们的善良和无私没有被忽视,我希望你们继续帮助这里的人……”

读着孩子妈妈写给我的感谢信,我不禁有点泪湿眼底,这不正是我们援外医疗的意义所在吗?这不正体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精神吗?世界大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总是给人带去温暖和希望,这是多么美好和骄傲的一件事呀!

太平洋岛国有句谚语:“一颗花蕾将孕育出千百万个果实。”中国医疗队也在这片沃土上种下了一颗“百香果”的种子,一起经四季、历风雨、共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刘振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义诊

作者|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副队长刘振球

联络|甄明 李琳

编辑|李琳

签审|魏郁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