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境外媒体: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激增 或为经济企稳信号

境外媒体称,中国经济增长或许正在企稳,或许没有,但债务问题正变得更严重。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15日报道,中国央行称,新数据表明,去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11月猛增78%,增至1.8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60亿美元),为去年6月以来的最大增幅。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衡量中国信贷增量的最广义指标。

融资规模猛增之前,中国在一年内第六次降低基准利率,因为去年的经济年增速为25年来的最低水平。

详细数据显示,影子银行业的增长势头加快。“新增人民币贷款”——跟踪的是正规银行系统的借款——仅为约5980亿元,比预测值低约1000亿元,还不到当月新增贷款总量的1/3。

另一方面,货币供应指标M2的同比增速从13.7%放慢至13.3%,放缓程度超过预期。

正如乔治·马格努斯近日在《金融时报》上所写的那样,中国积累的巨额债务是个大问题,仅仅受到了些许注意。他补充道,社会融资规模(衡量月度信贷创造的广义指标)的增速是官方名义GDP增长率的近三倍——如果你不相信官方GDP数据的话,那就不止三倍了。奇怪的是,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信贷紧张状况,因此,快速的信贷创造可能主要流向严重负债的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行业。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5日报道,中国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6月以来最高水平,企业在市场上发债增多凸显出对国有银行融资渠道的依赖下降。

中国央行15日公布,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升至1.82万亿元人民币。彭博调查得到的预估中值为1.15万亿元。

该数据显示,鉴于银行放贷意愿较低,企业正转而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同时,数据也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企稳,而不是像人民币贬值和股市重挫似乎体现出的那样在滑坡。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实体经济相对较强。信贷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与中央政府敦促金融机构支持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债券发行增多是因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且利率下滑。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央行放宽货币政策压低了借款成本,刺激了债券发行。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发债规模创下8.1万亿元历史高位,同比大增34%。

中国债券信息网的信息显示,评级最高的5年期企业债券与国债殖利率之差去年缩小69个基点,为2007年开始公布该数据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随着人民币贬值,先前频繁在海外发债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也转战国内债市,以避免发债成本上升。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开发商2015年在中国境内债市的发债规模相当于720亿美元,同期美元债券发行量仅为110亿美元,境内发债首超境外。

相比之下,担心账面质量恶化的银行则不愿放贷。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至5978亿元,逊于7000亿元的预估中值。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3%,预估中值为增长13.6%。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刘利刚等人在报告中写道,新增人民币贷款逊于预期,表明信贷需求依然疲软,同时信用风险上升也导致商业银行继续惜贷。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升至7年高位1.2万亿元。外界广泛认为官方数据存在低估。决策者决心清理依赖政府补贴与银行贷款维持运转的“僵尸企业”,预示着银行或需核销不良贷款。

资料图:上海外滩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